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學期總結

1.我們多開展了多少視野?
2.我們多認識了多少自己?
對你自己的情緒起落、你的情感依歸、你的道德層次與自尊、你的態度與習慣認識更多了嗎?
理智與外在能力有多少提升呢?

請做一個 可被期待的人, 被自己期待、被家人長輩、社會期待的人。
來唸大學,還記得自己的目標嗎?或是渾渾噩噩跟著一般人進了大學?還一直迷迷糊糊過完這一年?一年級 可以被包容、被原諒,升二年級以後呢?三年級呢?四年級呢?
你十年後(也許幸運可以 十年後還在),又是怎樣的你?
大學或科技大學原本設立的目的,你可知道了? 所以來了真理?

唯有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態度與角度,對世界才能更理解,更進入,而也因此能力更能快一些提升。
牛頓提出了力學的力的觀念,解釋了17世紀以前人類對物理的認識和現象。而愛因斯坦更是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物理世界,所以對物理世界發揮了巨大的影響。當然,
他能這樣,是因為原本就對(別人、前人描述的)物理世界有深刻的認識。 都是對物理世紀深刻而清晰的體會。

即使,自己接受或不接受(排拒、討厭、恐懼)這些前人的知識概念系統,世界還是一樣運作。而這些知識概念系統就是 某些人對這世界深刻的認識而轉化的美麗的故事。
快一些接受現實現象、事實、我們才能快一些思考應變、生存之道。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認識時間

任何人都打不敗的敵人!--- 海賊王
女人最大的敵人 --- 柯南
時間是大腦創造出來的幻象--- ???


在沒有任何物質的地方,時間空間還有意義嗎?
時間的本質是什麼?我們人類如何去感知? 眼、耳、鼻、舌、身等五官嗎?還是心靈?
宇(空間)宙(時間),所以宇宙的測量單位是 "光年"?
日、夜代表時間嗎?春夏秋冬?二十四小時、分、秒?是時間
今天的太陽確定是 昨天的那一個? 日、月、星辰?時間在哪裡,指得出來嗎?
我們如何感知時間?日晷、鐘擺時鐘、手錶、手機、這些計時器是真實的嗎?他所顯現的時間又是什麼意思?
時間有週期性嗎?有週期性是什麼?
感情療癒需要怎樣的時間
生物時鐘(生理時鐘)是什麼?生命週期又是什麼?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過年、算年紀的方式
《創世紀》、《希臘神話》、《大梵天》等各自傳達了什麼樣的時間觀念(意識),會對我們生活怎樣的影響

夏蟬不可語冰,為什麼?
一年生植物、二年生、多年生
13年蟬和17年蟬 又是什麼週期?200 年的竹子開花?

時間如何定義、描述?操作?
人們無法直接感知時間,但是看到時間的作用:改變。所以要利用物理的某些改變來紀錄時間、感知時間。
時間的應用:航海、GPS定位。
物體位置的改變就是物體的移動(引出了速度的觀念),是人類最容易感知而掌握的。利用對速度的認識,反過來才去定義時間
有沒有宇宙的絕對時間?從宇宙開始的那一刻開始, 那開始以前又是什麼?
Einstein 重新定義了時間(基於基本認識),就改變了宇(空間)宙(時間)嗎?對我們有何影響
時間軸旅行(所謂的時空旅行)可能嗎?可行嗎? 雙生子悖論是怎樣?
Einstein的時間觀:相對論第二假設: 光速在所有的慣性座標中是一個常數定值 c = 3x 10 10 cm/s (比較精確是 2.998x 10 10 cm/s )
第一假設:所有的物理現象在所有的慣性坐標系裡,都一樣(所有的物理定律, 在各個不同的慣性座標系中都相同.)

所以我們利用,光的這個性質,來製作一個 光子鐘:在一座標系裡,用兩面互無相對移動的鏡子互相對放,從中放出光,讓光在鏡子之間來回反射。因相互靜止,所以距離固定,而光速又是常數,所以來回的週期固定。這是這個坐標系的時間單位。
我們可以做兩個這樣完全一樣的鐘。其中一個 放在等速前進的火車上(另一個慣性座標)。於是,在地上的我們觀察到,火車上光來回要跑的路程變了。他變成必須走一個斜線,回來也是走斜線,才能完成一個週期,所以當我們觀察,我們的鐘走一個週期的時侯,同時課火車上的鐘,還沒完成一個週期。
經過簡單的直角三角形計算:的所增加的長度比是


而在火車上觀察的人還是看到跟之前一樣的時間單位;又如果火車上的人同時看我們地上的時鐘,也會發現: 他們自己的鐘已經走一個週期了,而地上的鐘還沒。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第一個非常特殊的結論-時間膨脹。


思考(芝諾悖論 Zeno Paradox):
有關飛毛腿阿基裡斯永遠追不上烏龜的故事 : 假設烏龜和阿基裡斯比賽跑步,先讓烏龜提前跑了一段。那麼,為了要追上烏龜,阿基裡斯必需先到達烏龜起跑時的的那一點;但是當阿基裡斯到達烏龜的起跑點時,烏龜必然已經往前爬了一小段距離。當阿基裡斯又跑完這一小段距離時,烏龜又會往前再跑了一段更短的距離;…….這過程可以持續直至無窮。所以阿基裡斯永遠追不上烏龜!

有一堆玩時間的電影可以自己去看

  • 時間機器 (Time Machine) 1960 2002 (1895的 Wells小說)
  • 星際爭霸戰 Startrek 最新的一集 有紅色液體、黑洞那個
  • 回到未來 Back to the Future (有三集) 1985
  • 蝴蝶效應 也有三集 2004
  • 接觸未來 CONTACT 1997
  • 記憶裂痕 paycheck 2004
  • 關鍵報告 Minority report 2002
  • 似曾相識 Somewhere in Time 1980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認識HOME EARTH---Home is a non-profit film.

與地球有約 每個人都應該認識的 家--地球。
我們每十年就會按著期望改變生活方式,地球也不斷提供我們資源讓我們追求幸福。而人們的技術越進步,對資源的消耗也越有效,也越快速,致使地球復原的速度無法跟上消耗的...

We are living in exceptional times. Scientists tell us that we have 10 years to change the way we live, avert the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catastrophic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climate.

The stakes are high for us and our children. Everyone should take part in the effort, and HOME has been conceived to take a message of mobilization out to every human being.

For this purpose, HOME needs to be free. A patron, the PPR Group, made this possible. EuropaCorp, the distributor, also pledged not to make any profit because Home is a non-profit film.

性別認同

民視異言堂-蕾絲裙下的秘密-紀香

我個人很佩服紀香談話的人道高度與胸襟。"我打破你們的想法,或是我開闊你們的視野、眼光
有多少人一輩子只活在小小的框框裡。我一種對自己的認同吧,你們多少人能認同自己?"
我們人生中許多問題都來自於認同的缺乏或偏頗,以至於我們跌跌撞撞苦一生。
三個圓:自我的認同、家人的認同、社會的認同

性別認同(性傾向)是社會性的,不是生物性的,驅力、阻力、壓力都來自於社會
姑且稱為 相伴一生的需求吧,
有人要同性、有人要異性、有人都可以,... 其實我覺得最神奇的乃在於: 原本是陌生人,因為相愛,而變成相依相守的家人


生物性別認同問題 請參看電影《XXY》
1. 憑喜愛、個性選擇吧,但也許沒得選擇呢?
2. 還好,我還以為你是同性戀咧!
3. 父母對自己小孩最不好的教育就是敎他討厭自己的身體(身分、族群的認同也一樣)

化妝品的故事

致癌、神經毒素和環境賀爾蒙影響的生殖毒素
無所不在的健康殺手! 面對環境荷爾蒙 正確使用塑膠品?

為何要計較成分要多少濃度才會影響(有毒)?
為何不把有毒的直接排除?
為何要制定 獨物進到我們的飲食中的法律?
誰 賣這些有毒的日常用品 給我們? 誰替我們把關? 給餵給我們的小孩?
民視第三隻眼--假新聞
如何避開假作的新聞:1. 盡量別理會情緒性的內容 2. 別跟著 笑、哭、怒罵
新聞應該關注於事件發展,何非事件之結果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一個市集一個未來
未來,我們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值得好好深思,那現在該如何動手做?
Uploaded by taiwanfighting on Jan 26, 2012
影片來源:storyofstuff.com
中文字幕:TaiwanFighting (Youtuber)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相棒之鑑識 米澤 守 事件簿2009

1. 對號入座的心理 (內在自我對外投射,同理心、感同身受、體諒的根源;每個人始終最關心的只有自己)
    一開始不知名的制服小姐:最眾多制服人員中的渺小一份子。存在感如何取得?
    鑑識科工作人員總是需要制服,才能到事件中心去。 制服是 一種資格、一個通行證、一套防護甲與一身偽裝。也象徵了這個人的渺小、無足輕重,無法推動事件進行,除非這套制服上有勳章。而可以隨意穿著的人總是個人物,可以左右事件的發展,相關人物的動向、和最終的解說(解釋)。
    米澤 守也是對號入座,以為當事人與自己有很強的關係,利用制服與偽裝做了超過個人職分的事 (檢查身上的記號、偷拔了頭髮做血型檢測驗)。卻積極去尋找想像中的關係人 知子,而且還當晚就到知子住處,手舉在空中,不敢敲門,怯場而不敢面對真相。(象徵著這樣的人的理智面),經過鑑識,確定不是前妻之後,卻表現的像累了(心理、身體),其實是生活失去了重心、失去了重要的價值核心。
    而沒有資格、通行證、防護甲與偽裝 的相原 則更是被社會、組織阻擋,在最親近的人很遠很遠的外部,無法直接面對真相、處理事件;(代表了這樣的人的情緒面)因為 所謂的理性的社會,懼怕情緒失控的關係人進入破壞和諧與規律。
對號入座,基本上是我們 理解事務一個基本的態度,也因此,我們會更有同理心、更有生活趣味、也因此更能覺得生活有意義。
2.  (普通)年輕男子奮鬥的危機:1. 職場需要肯定,須證明自己在社會中是一個腳色,所以做各種私人的犧牲、或巴結、2. 忽略了家庭生活,變成了家庭的提款機、搖錢樹,沒有人(家人也一樣)真正在乎。甚至妻子教小孩別打擾爸爸,...,小孩根本不認識父親。年輕男子的奮鬥,忽略家庭,汲汲想要證明自己的才能、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愛,卻反而失去一切。
3. 中年男子的危機: 1. 缺錢、 2. 缺女人、3. 才能被忽視 (身心都在走下坡) 中年男子的危機: 女人、金錢與成就
4.  高橋早苗的重要:資訊傳達。利用自己所知的"訊息",提高自己的價值感,第一次會談,主動提供看似重要的訊息:說自己跟知子很熟。
第二次, 為了怕失去重要性,自命是八卦女王,青防協裡面大小事都很清楚明白。提供了戳破 天野課長謊言的證詞。
而天野課長,為了拉下不良的上司, 又要保持自己忠貞形象(日本文化),很有心地順勢(警方的自殺備案)提供了不利於理事長的性騷擾證詞,希望兩人可以用性騷擾逼死員工的事件,推翻理事長。 這反而讓理事長放心,又向外施壓。第二次,則偷了已經上繳給理事長的知子的物品,讓兩人轉向 貪污案 偵辦。 事實上貪污事件爆發的話,天野也有責任!後來理事長又把存摺偷回去,再施壓(日本高層是容許有至少上對下的壓力運作的),導致兩人被停職查辦!
5. 男人溝通的方式:保持生命安全距離、談話(心事)時,不會面對面、眼對眼;化解衝突、誤會的方式是 一起去做另一件事(~"~)
6. 職場倫理、忠誠度的固守:低階員工觀點;高階員工觀點; 性騷擾不是大罪,是否賭上自身的前途? 
7. 在同單位裡,非直屬長官之差遣、調動,超過直屬職等;不同單位,施壓,利用舊部屬施壓。 上司對屬下是否不能施壓?
8. 每個人都需要自我肯定:存在感、價值感
9. 自殺、性騷擾不成立,卻發現理事長辦公室竊聽器之後,為何米澤 後來決定自己要跨越高山? 他原本在恐懼甚麼? 看了 兩個警官的女人,談過話之後? 甚麼契機?
而 相原,又何時接到 高橋 的訊息?說整理知子辦公桌有東西給天野課長? 
理事長對米澤守以退為進的質問,放鬆了心防幾乎承認了有性騷擾的癖好。
10. 查出真相的動機、過程,三次猜測(編的故事,符合了物證、事證)都不對,仍然繼續;
11. 不同性格、氣質,仍可合作
12. 每次新事證 (證物或證詞)出現都必須重新更改故事、解釋與說明;而且到了最終快到目的時,還要很大膽地 最後一賭(可是還是 猜錯了)。所勇於依照証據去猜測、編織故事非常重要。
13. 急急切切 到真相的核心去,卻往往被圍繞在真相近處強烈炫光的假象所反彈,而只在真相周圍尋找真相的痕跡、拼湊再滿意的故事,也永遠無法認識真相。
14. 這部影片,大概有2個破綻。(找到的同學,可以來加學期分數,1個5分)

所以請儘早
1. 探索、認識自我、自己 2.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3. 培養、開拓、發展自己 4. 投身、貢獻對人有益的事業、工作

不能戳的秘密1

媒體從業人員之所以值得被人敬重,乃是因為他們,在相當程度上,勇於對抗體制、框架、習慣, 落實於日常就是他敢用言語說出我們其他人不敢說、無法說的事情。 媒體企業對抗國家體制、小記者可以不受上司指揮,盡量發揮,這才是我們大眾給予所謂知的權利,讓他出入任何管制空間。 如果,他不能做到這些,那他跟一般企業也就一樣,沒有值得尊敬的地方,那他們的記者證是否就該收回˙
1. 指出 禽流感(AI)類別,依感染性分低感染與高感染
2. AI 之本土化 (2004~),時間點
3. 行政官署之欺瞞(或稱怠惰)
專業(權威)人士: 台大人畜通流行病 學 蔡向榮教授 VS 屏科大 林同德教授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含書單) 那天在半路上聽到的: 1 mole 細菌 半衰期1 天,多久後 會剩1 隻?

還側聽到:怎樣?~ 怎麼可能?


我們很快的心算了一下 大概是 七十幾天吧~"~
1 mole =6x1023 = 2 n 這樣吧,n 就是幾天。

log (2n ) = log( 6x1023)

n = log( 6x1023) / log(2)
=( log (6) + 23 log(10)) /log(2)
~= 78.994

---------------------------
建議書單:
  • 疾病的希望:身體是精神、意識的舞台,所有的表徵都是意識的展現
  • 第七感:腦神經科學,人的精神三個面向連結,大腦神經的連結、身體感知的連結、與他人的社會連結
  • 奇蹟(Jill Taylor 泰勒):腦神經科學家自己看自己中風的過程
  • 生命是什麼(Shroedinger薛丁格):偉大的物理學家看生命現象
  • DNA的語言:生命遺傳、生衍的模式
  • 自私的基因:生命競爭的基礎
  • 改變世紀的化學故事:食、衣、住、行、育、樂、醫療、美術;化妝,沒有化學產物不參與其中的
  • 讓天賦自由(K. Robinson):人的天賦,受天生影響,是多方面的,然而在國家需要下設計的教育體制(舉了一個編舞者了例子,他無法靜下來,坐在教室椅子上學習或思考),卻不能符合所有的人的發展需求,有些人終生鬱鬱寡歡,或不得志、或不知所措;

萬有引力 問題來了

既然質點都互相吸引, 那為何空氣分子,或是水分子, 不乾脆互相吸在一起就好了? 只有吸引啊,沒有排斥力。
老師,你怎麼知道 空氣(水)分子沒有吸在一起? (沒實驗, 就是蓋論!嘿!)

萬有引力

從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大膽猜測(我不說推翻)地球繞日運動,和克卜勒Johannes Kepler的辛勤工作,更讓人們反思自己的地位。
而最終最偉大的猜想就是 牛頓提出的 萬有引力定律,可以完美解釋加利略的實驗與克卜勒行星定律。
這個猜想:
任何兩個有質量的物體,都會產生一個相吸引的力
看,一定要有兩個,才能知道,2. 只有相吸引沒有排斥的! 再來就是數量化:

這個引力大小 跟質量有關(成正比)、跟兩個物體距離有關(成平方反比)。 就是說其中一個物體質量增加一倍,吸引力就會增加一倍,距離增加一倍,吸引力就變成 四分之一。而且,兩個物體所受的吸引力一樣,方向都是朝著對方。


這個G 是一個比例常數(因為長度、質量是人的文化制定出來的單位):
G ≈ 6.67428(67)×10−11m3/(kg·s2)

史蒂芬·霍金說,「自然科學的誕生要歸功於伽利略,他這方面的功勞大概無人能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稱他為現代科學之父。 我想是加利略提出了 "實驗" 作為驗證理論的唯一公正方法。

該從哪裡開始? 力學初談

耶~ 原子論(假說) 恐怕不是好的起頭。
牛頓力學(Mechanism)、萬有引力(Gravity, G),比較好吧。
將運動學的動因歸納到抽象的力(Force, F)的觀念。 無聲、無味、無臭的力。
為了解說這些力的作用,還必須自創一套微積分數學來處理。
1. 被約化成 動者恆動,靜者恆靜。 忽略了 環境因素: 沒有其他物體、沒有外力!
看,"外力" 是甚麼? 就得說明個半天了。 那也有"內力"囉? 內力高強,不就是功夫高手了?
2. 物體運動的改變,必須有外力(不就跟第一一樣嗎?)。 重點是,影響的程度,數值與性質明確的關聯了!
運動中的物體,有質量、速度,兩個相乘得一個乘績,叫做 動量。 所以, 同速度的,質量越大,這個動量就越大!像公車、高鐵上的人,每個人重量都不一樣, 速度大概一致。
同質量的,速度越大,動量越大。
好啦! 如果要改變這個動量,可以改變質量或是速度。動量改變的量,又號一個名字叫做衝量(impulse, I)。這個衝量還有方向咧! 這個衝量就等於 外力(方向)施加在這個物體上,還乘上施加了多少時間。
Δ I = Δ (F t)
Δ (F t) = Δ (m V) , Δ 表示一段差
a = Δ V/Δt (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
後來因為質量守恆,就被簡化成了 F = m a, m是物體的質量,a 就是物體的加速度(m a 寫在一起表示乘起來)。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3. 為了解說這些,又想出了: 作用力 與反作用力 (action and reaction) 必須相等。 害我的物理學習史受到了魔咒!

總之, 最重要的核心是 力、有方向的力。 可是 內力呢? 切~""~ 所以,向量就又來啦。文中就用加粗表示吧

深思吧~ 從 原子論開始

原子論, 可以說是歷代大學問家的第一大膽的猜想。至今人仍未能直視原子之貌,即使我們那麼相信原子確確實實的在我們的週遭。 甚至,還猜想了質子電子中子介子、...等等次原子粒子。
粒子就是最根本模型(prototype),可是也沒有形狀。
如果,真有 不能分割的粒子,是因為我們 工具、能力的限制嗎? 或是 物理界的極限? 而物理界的極限,會不會就是我們的極限?
如果,可以無限分割,那分割的終極是甚麼?(佛祖有言:一切皆空,與愛因斯坦的空間變形論 又很一致~"~)



既然, 我們相信正電荷(質子)吸引負電荷(電子),那又有什麼道理,阻止氫原子裡的質子電子直接吸在一起呢?
原來,這個現象,只是自然而然的自然界現象之一而已,就像光的二元性一樣,而 我們就是去認識、去猜想,解釋自然展現的各式各樣的現象罷了。好運的得頭獎,壞運得惠顧。

二元性:既是波動又是粒子。粒子,也是波動。我們會想像,粒子會存在於時間、空間一個具體的位置、範圍,可是波動卻不能只限於這樣侷限的時間空間。 這一個觀念中的矛盾正是,阻礙我們要進一步了解大自然的一個高深門檻。

自然科學概論(預計版)




科學人雜誌
評分項目細項記分小計
格式封面1050
目錄10
頁碼10
內文20
內容敘理、清晰易讀
20
50
延伸思考、深淺15
品評、思辯15
報告寫法(內容部)1. 用自己的話去描述報告對象
2. 掌握描述的重點,抽取出來
3. 別人的評論、見解
4. 自己的見解
整理報告寫法(格式部)1. 整理的方法
2. 整理的工具
3. 儲存整理的結果

請注意:只是剪貼而成的筆記或報告 是沒有分數的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切學問的起源思考:觀察紀錄(細心、耐心)、分類分析(細心、慧心)、整理解釋(慧心、細心)


(1)選擇、收集資料raw data

(2)用心用方法整理、分析成有用資訊 information

(3)思考、判斷、驗證資訊,形成知識 knowledge

(4)比較各式方法、理論形成智慧 wisdom

1. 教學目標 PPT

我們對台灣社會,世界可以提供什麼美好的貢獻?
1. 開拓本校學生理性思考

2. 增進本校學生感性理解能力

3. 促進溝通、說服能力

4. 認識自己的情緒與情感

5. 關注客觀物理事件與個人情緒,課業與前程關聯

2. 授課方式
a. 輔助影音短片、討論
b. 課後研讀、研究
c. 選課的同學依定要選個題目與製作報告(書面、口頭10分鍾左右)

可以參考物理與心理現象
第一週 課程介紹、自我介紹、畫樹分析1. 本課程學習:求學的方法; 2. 知識的形成:科學的信念與方法 3. 上課常規與要求
第二週 本課程分解自然科學概論的範圍: 舉凡 我們生存的時空天地、宇宙,一起生活的地球,空氣、雲雨、雪虹,或其他動物與植物、或高山、大小河川、小島、淺、深海等等, 這些排除人工、人為的物品與作為都是自然科學的範疇。自遠古就被人類視為可以探索的對象,又被細分成各個學科。像世界組成的學說,有印度的四大說,歐亞的四質說;早期整理成完整有系統的有亞里斯多德的學說。如今則成為各大學的各種理工學科。粗淺的分, 我們可以將這些自然的物質、運動、變化的現象,分為 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與地球科學。
物理又大致分: 運動學、古典力學、統計力學、熱力學、電磁學、光學、量子力學、相對論運動學
化學通常關心成分,或成分之間的作用問題
生物學,除了將生物分類成 動物、植物、微生物、細菌、病毒,非生物之外,更重視 衍生與維生的現象
地球科學則是觀察尺度上比較巨大的現象,像地震、氣象、山、河、海、月球、太陽、星星等等,繼續拓展則開展出 天文學、宇宙學甚至未來學
第三週 視覺之外 我們如何看事物、如何理解事務速度(影片欣賞):速度:百萬分之一秒的世界
Invisible Worlds - Speed Limit
尺度 Invisible Worlds - Off the Scale
視覺之外 Invisible Worlds - Off the Sight
除此,還有 心理因素的視覺盲點和光學錯覺都會影響我們
衛星撞地球 Sep.22 與 星(物)體運動學 (物)體運動學 與尺度。 如何觀察紀錄我們說的冬天太陽往南偏?
人眼很靈敏,不過還是看不到太大、太小、太快、太慢的事物;也看不見可見光以外的事物。然而利用現代科技的攝影技術,這些都可以變成看得見。
第四週 續視覺
思考與討論 眼根之誤密碼是我的信箱
The Invisible World ([])
眼睛是感知這個外在世界最重要的器官。人眼很靈敏,不過還是看不到太大、太小、太快、太慢的事物;也看不見可見光以外的事物。人的眼睛有極限,然而利用現代科技的攝影技術,這些都可以變成看得見。


請認識並思考

1. 視覺暫留 (動物、植物)?速度

2. 感光與其他感覺器官與光譜、人眼?鷹(鳥)眼、青蛙、蛇?魚? 最大的、 最小的?

3. 解析度(放大率、望遠鏡與顯微鏡)

4. 延伸閱讀錯覺與心理

a. 看, 人如何看?

b. 色彩與圖形,色盲如何?

c. 旋轉, 動與靜、方向

d. 視覺轉為聽覺

e. 視覺轉換聽覺 Startrek | La Forge, Geordi

Rank: Commander
the fact that his birth-blindness until recently was overcome not by direct surgery but by the unique VISOR instrument — which, though painful allowed him to "see" throughout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rom heat and infrared through visible light to radio waves.
第五週 世界是由原子組成的
(1)原子(假)說
(2)永不靜止的原子
(3)壓力與溫度
以前聽某演講 說 克卜勒Kepler虎克Hooke請益,虎克向他推薦 牛頓Newton。 根本是傳奇神話。

克卜勒( 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

虎克定律的虎克,是同一人,他就是英國科學家Robert Hooke(1635/7/18~1703/3/3)

現代科學之父 牛頓 加利略Galileo1642死後11個月出生1642~1727

(注:西班牙人殖民北台灣(1626~1642,荷蘭人是1624佔領大員到1662)
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 BC 460--370)說:物質是由微小粒子-原子組成的,是物質不可分割、不可毀滅的最小組成單元。詳情請閱
撰文│高涌泉(臺大物理系教授)原載於【科學人雜誌】2006.11.01


(1775~1800)拉瓦錫Lavoisier 1775先提出氧化理論駁斥然素,發現燃燒後的物質質量是燃燒前物質質量的總和於是1789質量守恆觀念形成
加強了純淨元素的觀念,進而提粹出元素,之後的1799普魯斯特Proust 的定比定律、1800 達威Davy的倍比定律1803 年英國化學與物理學家道耳吞Dalton提出原子假說,認為物質是由不可再分割之原子所構成。主要概念如下:

1.一切的物質都由原子所組成。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且不分割。

2.相同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量及性質。不同的元素的原子,質量和性質不同。

3.不同元素的原子,能以簡單的整數比,結合成化合物。

4.原子不能再分割,只能以整個原子相結合。故化學變化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組合。





第六週 觀看 BBC 45min地球傳記--大氣篇 Earth the Biography--Atomsphere
延伸閱讀與思考
BBC - The Planets - EP6 - Atmosphere
盧貝松之搶救地球(HOME)

英國廣播公司 - 全球氣象大觀 (一) - 風之旅 - (中文版)
推翻宇宙等速膨脹 開啟暗物質研究新頁 | 諾貝爾物理獎 3人共享

1. 大氣由地表至太空 分為幾層(Shpere),各層特點與厚度(高度)?

2. 地球剛形成大氣時,大氣由來與組成如何?怎麼變成今天的組成?

3. 亞馬遜河流域的營養分是 怎麼來的?

4. 南美安蒂斯山區雷雨最劇烈的原因?

5. 臭氧層在大氣中的哪裏? 怎麼來的? 對我們有甚麼作用?

6. 溫室效應(GREEN HOUSE EFFECT)是什麼? 有哪些氣體會造成地球溫室效應



地球海洋 可能來自彗星冰塊


學者推估/今年還是反聖嬰年 恐又冷冬
第七週 交1.Hedy Lamarr請同學準備,口頭報告
第八週交1.黑點的報告 輻射

The Battle of Chernobyl 搶救車諾比

FEMEN Tchernobyl/Fukushima 4'45"
在1986年4月26日的凌晨1點23分,蘇聯時期的Ukrane(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第四號反應爐發生了爆炸。後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並散發出大量高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涵蓋了-大面積區域。
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超過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離。因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難以精確計算,前蘇聯時期的刻意隱瞞-,這個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通貨膨脹也列入計算。這使得車諾比災難在近代歷史中成為最「昂貴」的災難事件之一。
綠色和平組織所估計的總傷亡人數是9萬3千人,但引-用在一份最新出爐的報告中的數據指出發生在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單獨事件在1990年到2004年間可能已經造成20萬起額外的死亡。
輻射基本認識1. 認識核輻射與電磁輻射
2. 認識生活中的輻射,背景輻射、電器輻射
3. 認識核電廠基本運作 與半衰期(半生命期)
4. 認識電力線、變電所輻射
5. 居家防護 核輻射、電磁輻射
|全國環境輻射監測
輻射單位
.....居家輻射問題 我家不要電磁輻射 | 居家電磁輻射量 家電用久恐致癌 | 「手機上網」示範上網電磁輻射值
電磁波電磁波基本性質:電磁場能量的傳播性,真空中為光速約每秒30萬公里(愛因斯坦認為在任何慣性座標裡都是常數c),遭遇、進入物質會改變速度、與傳播方向。沒有靜止的電磁波,靜止的叫電場或磁場
光的波動觀裡頻率與波長相乘 就是光速;若是 粒子說(源自牛頓或更早) 則一個光子帶有[(Plank's Constant h) 乘 頻率 v ] 的能量,光子的動量是 [ h 除以 波長]
光的粒子說推動了光電學(愛因斯坦所得的 諾貝爾獎) 與其應用
電磁波與物質的反應會反射繞射、或是被吸收,被吸收的過程也叫衰減;否則也會發散(另一種衰減)。
光自己與自己交互影響有共振(就是雷射) 或干涉的現象,前提是光裡的頻率一致(盡量單純波長)。
電磁波互易性:接收與發射源頭可以互換位置
短短幾天 越南正妹變阿嬤
進出超商像照X光? /「每天只能進出超商兩次!」網路謠言別信(1016)
《旗山蓋電塔 事前未溝通》南電北送 居民不爽(1020)
第十周 人與環境的 未來 請看 《Life after people》《A New We》DVD 預告片
靈魂出竅?原來是大腦作怪
恐怖十月雪 美東七州急凍 研究兩年 懷疑論學者︰暖化是真的

第十周 人與環境的 未來 請看 《Life after people》《A New We》DVD 預告片 愚蠢年代《An Age of Stupid》The Age of Stupid is a 90-minute film about climate change, set in the future. Oscar-nominated Pete Postlethwaite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Brassed Off) starts as a man living alone in the devastated world of 2055, looking back at “archive” footage from 2007 and asking: why didn’t we stop climate change when we had the chance?
愚蠢時代,是一部約90分鐘的電影,開場設定在未來氣候變化。獲奧斯卡獎提名的皮特,獨自一個人居住在2055 荒蕪的世界,回顧“檔案集”中從 2007年的錄影,提問:為什麼當我們還有機會的時候我們沒有阻止氣候變化?

第十一周 食物、健康、人與環境 請看 《Birke Baehr: 我們的糧食系統究竟出了什麼問題》《A New We》DVD 預告片




第十二周 食物、健康、人與環境 請看《A New We》DVD 預告片 《班.高達可 (Ben Goldacre):擊敗壞科學》
每天都有新聞報告提出一些新的健康建議,但是我們要怎麼知道這些建議是否正確?身兼醫師與流行病學家,班.高達可滔滔不絕告訴我們證據是如何被扭曲的,從聲稱具有營養價值、讓人一目了然的噱頭手法,到醫藥工業細微的操弄手段。

1. 權威, 2. 證據被扭曲 3. 隱匿部份重要訊息

馬克‧彼特曼 - 我們吃的有何不妥《An Age of Stupid》在這個熱烈和有趣的演講中,《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討論在我們現在的飲食方式中所存在的問題(太多肉類、太少蔬菜;太多快餐,太少在家中煮食),以及解釋這種飲食方式如何危及整個地球。
安古柏談論學校午餐 - 在2007年EG會議的演講中,"午餐革命者"安古柏談到即將到來的學童飲食新革命,學校午餐將選用在地生產、可持續性、當季,甚至具教育性的食材。

第十二~三周 飲食 請看<食品帝國>


食品帝國 片頭
2009有部名為《食品帝國》(Food Inc.)的紀錄片,當中介紹了食物產業圈的惡性循環,內容如同驚悚片一般。

《食品帝國》94分鐘片長,足以讓觀眾寢「食」難安,揭露了美國食品「工」業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紐約時報》甚至評論它是「今年(2009)最讓人感到恐怖的電影之一。」


《食品帝國》當中質問,Q1當你可以花一塊美元買一個漢堡填飽肚子,但為何卻無法用同樣的價錢在超級市場買到一顆青花菜?Q2為何食物提供商可以把價錢壓得這麼低?Q3而到底又是為什麼現在水果都已經沒有在分季節,夏天也可吃到冬天的水果?Q4為何在生的馬鈴薯會比速食店買的薯條還貴? fromNOW news 鮑蓉蓉

<食品帝國> Food inc
1速食魅力無法檔1 2速食魅力無法檔2
3玉米玉米我愛你
4便宜的代價
5無法預期的後果1
6無法預期的後果2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1998年11月1日「我們的島」節目正式播出,目前已經邁入第十個年頭,「我們的島」是公共電視開播以來歷史最久的新聞性節目,也是目前台灣媒體中,少數以環境生態為報導主題的新聞性節目。


從開播以來,「我們的島」就一直以守護台灣環境、監督環境政策、彰顯環境正義以及尋找環境出路為節目理念。十年來,我們忠實記錄台灣的環境現況,嘗試為受傷的大地找尋希望,島上最美的、最醜的、最令人感動的、最令人傷心的環境影像,我們都曾經真實的呈現觀眾眼前,這十年「我們的島」是跟著台灣的環境一起成長的。


如今我們仍堅持著理想,持續關注台灣的生態環境,看守的台灣土地,不斷透過影像紀錄來反應台灣的環境問題,並且也嘗試拓展環境視野,製作國際性的環境影片,不只從永續發展的角來度探索著台灣未來的出路,同時也期許本節目成為推廣環境教育的一個管道。

抗癌博士的勸告:勿喝牛奶的五個原因
肥胖+飢餓=全球糧食議題
第十四~十五周 疾病 流行病、傳染病 請看 《 (Seth Berkley ):疫苗的策略》
DISCOVERY
《科學看SARS》
還有BBC的報導BBC Horizon: SARS, The True Story May 29, 2003
Seth Berkley 說明目前先進的疫苗設計、生產、配送流程將如何滅絕全球的疾病威脅,從愛滋病、瘧疾到流感。


禽流感 2011/12/22
港再爆禽流感 撲殺19000隻活雞


禽流感 2011/12/23
香港爆禽流感 馬指示研擬預應措施

SARS 這個被視為「能殺死人的感冒」的致命病毒2003席捲全球30個國家,香港大學醫學中心的皮利斯博士同他的研究小組, 在六萬倍電子顯微鏡下首次一睹殺人病毒的廬山真面目 根據病毒的球體表面上的小刺研判出病原體、是冠狀病毒。

然而SARS到底是什麼? 它從何而來?如何治療?

有根據2003年 SARS 事件拍成的電影(聽說是 衛生教育片, 哈哈哈)《Contagion》(全境擴散)

2009 Swine influenza H1N1, Where did the virus comes from?


生物與非生物的界線



生難得一見的五星級特殊天象今生難得一見的五星級特殊天象「金星凌日」和「日環食」

美豬流感H3N2 2011/12/27
美豬流感H3N2 出現人傳人

輪(冠)狀病毒 2011/12/27
輪狀病毒冬季猖獗 常被誤為感冒
第十六~十七周 免疫、醫療
1. 神奇的自癒力:免疫系統 2. 癌症的形成
天天吃烤肉 十四、十八歲腸癌末期
第十八周 期末考

期末考題庫(會陸續增補)

必要時可以畫圖說明

  1. 請描述地球繞日運動、自轉運動,及這些運動對地球的影響。

  2. 電影(Movie)又叫動畫(motion picture),是一張一張的圖畫迅速接續展示所呈現。 請解釋電影裡,我們看到的超速度與慢動作的效果, 如何製作產生?

  3. 地球大氣層分成幾層? 對地球上的生態如何影響?

  4. 在 Beau Lotto的演講《錯覺中的視覺真相》裏,他如何說明,人在看物體時,不只是眼睛純粹受物理光線多少與頻率高低的影響?

  5. 地球大氣層分成幾層? 對地球上的生態如何影響?
  6. 為什麼陰天或颱風來的時候, 我們的呼吸會覺得悶悶的?

  7. 請說明居家環境有可能的輻射

  8. 請說明輻射的類型 與特色。
  9. 為什麼報紙說月全食、金星凌日,我們很難得遇到?會不會有木星凌日?

  10. 說明一下你認識的電磁波。

  11. 壞科學的有哪些類型?

  12. 食品添加劑,有人工香料、有著色色素與定色劑。請問除此,你還知道有什麼?
  13. 請說明病毒(virus)與其他生物的區別。
  14. 根據研究,最後發現 SARS病毒,是甚麼病毒?來源是什麼? 怎會造成這樣的恐慌?

  15. 請發揮合理想像、推理能力,解釋 為何找到疾病 AIDS VIRUS,要花兩年,而SARS只要兩周?

  16. 請問2003年超強傳染力的SARS最後怎樣沒有擴大傳染變成巨大傷害而結束?

  17. 請問 AIDS跟SARS的病毒為什麼容易變異而演化?



  18. 請問你從開學到現在,在本課程裏學到了什麼?